渗透部队已然渡河,借着夜色和雾障,在东岸展开分散渗入。
每一组都有一张用牛皮纸包裹的手绘地图,上面用墨线标记着敌方哨卡的位置、电线的走向、每个岗哨换岗的时刻
——这是情报部和特勤六处用一个月高强度侦察换来的情报,也是这一次“斩联行动”的全部基础。
第一组悄然绕进一处在大路旁的炮楼据点。
破败的土墙半截塌在水井边,杂草深至腰间。前锋小队员扒开一块砖角,直接从井壁内扯出一根包着锈蚀胶皮的军用电话线,确认方向后轻轻一挥手。
另一人迅速蹲下,用特制钢钳夹住线芯,“咔哒”一声,剪断。
几人动作快如走线匠,全程无声,处理完后迅速退入小巷拐角,留下脚印也被反用干草抹去。
第三组则更为冒险。
他们自一片残屋后爬行至一处日军电台阵地——那是一座三间民宅拼接的指挥点。
电台天线粗暴地搭在一棵歪脖树上,房后有两人换岗,门口火堆未灭,热气蒸腾。
小队等待十分钟,等到了换岗交接的缝隙,三人贴墙绕至窗下,破窗而入,两人干掉机组员,一人割线。
电线瞬间被切断,但其中一根细线回弹过猛,猛地扫过桌面,撞翻了电报机旁的金属电键盒,发出清脆一声响。
“咣啷——”
那声音在沉闷夜色中格外刺耳,就像刀刃划破布帛,尖锐得叫人一颤。
院外的巡逻日军听见了响声,转头便冲进院落,正撞上一名队员返身拔刀,钢刺虽已出鞘,却只划过对方颈侧一寸,未能一击封喉。
“敵襲!——”哨兵嘶声长喊。
周边据点的日军听到预警枪声后即刻出动,从据点扑出,以歪把子、掷弹筒展开横扫封锁围剿渗透分队。林间、土堤、残屋间交火骤起,短促、密集。
“边打边撤,南侧汇合!”队长低喝一声。
林间顿时火光闪烁,弹雨如骤雨击瓦。几名特情兵借小沟、塌墙反击,开枪不过一秒便即撤身,保持流动射击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