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为了防范疫情继续传播,许通判曾下令允许各家酿酒、贩酒。疫情结束后,这条命令并没有被撤回,所以现在福州是可以私人酿酒的,这也意味着顾亮这种商家可以酿酒来售卖。
为感谢这群天底下最善恶分明,心怀良善的买家,顾亮作为商家与他们来了一个双向奔赴。既然白酒工艺已被公布,那么顾家酿酒时就不用再遮遮掩掩,可以光明正大的在兰溪村酿酒。以前碍于保密,导致酿酒人手不足,产量不高,只能走精品路线。可今时不同往日,顾家酿酒可以让兰溪村其他村民参与进来提升产量,甚至可以直接在福州城建立酒厂。所以顾亮做了一个巨大决定,降低酒的价格,实行薄利多销、产品价格分级来感激百姓的支持。
白酒在古代其实一直是底层人饮用的酒,只不过顾亮在这边包装成了上层人才能买的起的酒,现在走薄利多销的路子也只是让白酒回归了它原有的位置。
福州水运发达,不论是海运还是河运,都有大量的码头工人在码头工作。潮湿阴冷且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使得他们最需要饮用高浓度酒精来麻痹自己,并达到暖身子的目的。所以没过多久,福州城便兴起了“早酒文化”,每个码头工人都会在上工之前来同济堂这里打上半壶酒。
用码头工人的话来说,顾家是第一个酿白酒的人,喝他家的酒那叫一个“地道”,是其他家同样卖白酒所不能比的。最关键是这样的“地道”还让这些底层无身份地位的工人,有了一种别样的自豪感,认为他们的生活也有了像富人一样能选择更好品质的权利。
茶和酒都火爆成这样,同济堂的老本行生意自然是差不到哪里去,不过短短两年时间,同济堂便一举成为了福州城最大的医馆,顾亮的收入也是蹭蹭的往上涨,如何让顾亮不喜。
而相较于顾亮的喜,许通判就显有些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