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上来就搞完全的教育改革。
    他所办的蒙学,仍是以经义为主,然后将明算、明法等科,和他的一些实用知识相结合后,再进行教学。
    最初,苏谨也对古人的科举有很多误解,认为他们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一点实用的都不学。
    可真的等他来到这个时代,才明白古人并没有他想的那么菜。
    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就不仅仅是经义这一条路,还有明法、明算等很多科。
    其主要就是为朝廷吸纳各种专业人才,比如明法,就是主考生员对唐律的理解,明算顾名思义,就是培养数数人才。
    只不过到了后来,科举慢慢被士族门阀垄断,明算等科渐渐形同虚设。
    大明建国以后,朱元璋也不是一味的要求学子去读四书五经。
    他在国子监开设的学科,很多就是十分专业且系统的,对各行各业的学习。
    其中还包括农学等等学科,旨在教会这些未来的官员,到了地方别连地是怎么种的都不知道,那还能当个屁的好官?
    只不过朱允炆登基以后,国子监也彻底沦为只讲四书五经,其他均被摒弃的清谈之所。
    苏谨要做的,不过是将老朱留下的那点东西拾起来,去掉一些不合理的,再结合自己图书馆的知识,成立改良后的书院。
    这家书院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变学习的内容,而是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他心里清楚,要想不被士族垄断知识,最终形成门阀,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全天下百姓提供学习的机会。
    虽然自宋以来,科举就不再是士族独断的晋升之路,但往往现实决定,能读书中举的,家境一般都不会太差。
    毕竟,要供养一个脱产学习的生员,可能举一家之力都做不到。
    所以苏谨的策略就是数道并举,鼓励开荒,推广新种,增收增产,促进贸易,想尽一切办法,增加百姓收入。
    这方面,魏圭和陈亚做的一直都不错,仅仅用了一年,就已颇见成效。
    而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各府各州,至少在州一级的治市,至少建立一家免费的蒙学堂。
    学堂不止全免学生学费,还免费提供早中两餐。
    如果家里住的远的,还提供宿舍免费入住,且包一日三餐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至高盗窃林阳王欣欣林阳王欣欣梦里千年修仙,醒来后我无敌开局化婴,父母是黄毛太妹?老公回来了?说好的寡妇生活呢!地主怎么了,我可是个好地主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娇娘很会撩,糙汉军爷宠断腰爹爹开门,系窝呀!女帝跪求原谅?我反派大魔头不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