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臣谨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臣本牧民于凤阳,以求安闲得一隅,不敢争鸣于朝堂,仰先帝不弃,亲询亲问,臣虽不才,亦甘为马前卒也,
    是闻海外有倭,侵我番邦,屠我子民,臣闻岂敢不痛耶?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谨不敢肩比先贤,为万世开太平,然亦有拳拳报国之心,
    寇可往,我亦可往,有犯我华夏者,虽远亦必诛也,
    仰先帝之福,陛下不以臣卑鄙,臣不敢有负陛下之重托,今终驱逐鞑虏于外海,
    赖上下将士用命,徐帅指挥镇定,今北方已定,将帅奋勇,当奖三军,是为故例,
    然臣听闻,犹有佞臣当朝咆哮,试与天朝欲比肩,瓜分藩国之地,是为无耻之尤!
    臣本领低微,然大丈夫生于世间,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愿为大明前卒,愿为陛下驱策,再战百年!”
    苏谨人虽未归,但捷报抵京,疏中言辞虽然有抄出师表的嫌疑,但个中内容却无不振聋发聩。
    刚刚还在看热闹的官员,听到这里的时候,脸色就有点不好看了。
    他们想的是看热闹,但苏谨却说的很清楚,倭国虽然不是东西,但那也是大明的藩属,岂能由你们撮尔番子,来和大明讨价还价?
    坐在上位之首的朱棣,虽然脸上不动声色,但早已心中暗爽。
    最重要的是,他从奏疏中听出来了谨弟的意思——倭国,大明要收。
    虽然苏谨私自处决了约翰让他有点不爽,但他也清楚,在这件事上,谨弟没有私心,完全是在替他考虑。
    苏谨的奏疏并没有到此完结,后面还有大量的内容,不过都是在表述军功和收获。
    但听到最后提及的一件事,朱棣忽然眯起了眼睛。
    谨弟,要给李景隆扶柩回京?
    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在向曹国公府示好?还是源于内疚?
    然而这个消息落在刘观的耳朵里,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思。
    在他看来,苏谨这是怕了。
    他怕百官在曹国公殉国一事上,对他纠缠不休,他怕因为这件事被推下那个位置!
    枉他苏谨自命不凡,一副视功名如尘土的清高模样,最后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回1964,我扎根草原建设祖国!太阳神体:从为仙女解毒开始无敌!萌宝三岁,发家致富全村宠晚年修仙被分手,人死了系统你才来?拳击少女神话从童子功开始凡人作弊修仙重返1977:从成为高考状元开始综武:曝光神级绝学,群侠破防了人在古代,随身有座现代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