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众叛军将领纷纷将目光投向主位之上的摄政王陈龙象,焦急的等待着摄政王最终的抉择;
瞧他们那副着急的模样,都恨不得站出来替摄政王做决定,当即上书奏表皇上认错投降了。
这些个叛军将领的表情变化,都被端坐大帐之中、手上还捧着那杯热茶细品的韩国公陈庆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最后,陈庆之眼角的余光,还是又重新落回了大帐主位之上的大新摄政王陈龙象的身上。
主位之上,年轻的大新摄政王陈龙象脸上的表情阴沉不定,复杂至极;
从他的表情变化就不难看出来,韩国公陈庆之的这一番话,确实是影响到了陈龙象的思想和判断;
归根结底,陈龙象不过是个不到弱冠之年的半大孩子,人生的经历和阅历已经注定了他不成熟的心智;
他这十几年的人生中,有超过十年的时间是在龙虎山修行练心,自龙虎山归来之后,又正好赶上大哥陈怀安举兵靖难,他依旧是被“圈养”在晋王封地龙城的王府之中;
即便是后来在陈怀安的安排之下,让他主政晋王封地龙城,那也是有黑袍和尚东方孝、白袍儒将陈庆之这样的文武全才从中辅佐,回到王府之中还有母后徐若云主持大局;
哪怕是大唐立国之后东征高句丽,身为大军先锋将军的陈龙象,依旧是在定国公戚继光的指挥下为大军冲锋陷阵;
说到底,陈龙象的前半生都是生活在各种“庇护”之下,鲜有自己独当一面的历练机会;
就这么一个“叛逆小子”的造反复辟,动静闹得再大,又能大到哪儿去?
此时,距离陈龙象在高句丽半岛高举复辟造反大旗,已是一月有余。
经过这一个月执掌三军的历练,即便是有前朝妖后苏婉儿暗中协助,陈龙象依然感到力不从心,心力憔瘁至极。
所以,当韩国公陈庆之单枪匹马而来,上来就给他打感情牌的时候,陈龙象的心思真的就有些动摇了。
他在思考,在权衡。
倘若,真如韩国公陈庆之所说的那样,只要自己投降认错,大哥陈怀安就能对自己不计前嫌,和好如初的话;
自己,是不是该顺坡下驴,结束这一场亲王造反的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