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生鲜、养车、外卖、家政、美业、教育、旅游、出行等o2o领域出现大规模死亡潮。
起初,试图挽救o2o领域大好局面的入局者抱上了“消费升级”“互联网+”的新大腿,以期扭转局势。
可是维璐基金同行的前辈投资人很快就无情的指出:o2o加的全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不讲效率只讲补贴和规模,业态都这么苦了还要秀前卫感吗?
事实上,o2o恰恰死在了互联网思维的局限性上:一是模式重,与互联网强调的轻格格不入;二是互联网+的领域不是互联网人的地盘,入局适应期太长;三是营销感过重,科技含量太低,用户没有忠诚度。
与以往任何一年都不同,“互联网单词”在这两年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
“互联网单词”是我们生造的一个词,它包括许多过去几年脍炙人口的互联网思想:比如“硬件免费”“生态链战略”“场景思维”“用户主权”“产品思维”……
其中最着名、最全面的就是李彦宏首创、雷军发扬光大的“互联网思维”。
它大致包括9个方面19条法则,如得屌丝者得天下、兜售参与感、少就是多、流量思维、携用户以令诸侯……互联网思维下主导的投资逻辑,直接催熟了智能手机热、o2o热,甚至是网红餐饮热。
截止2015年12月,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登记的创投基金管理人已多达1216家,是2014年年末的2倍多;2010年,全国有3000家私募机构,如今仅京城就有6000家,而全国活跃的私募机构超过了家。
僧多粥少导致的恶果,起初只是吹大了优质项目的估值;后来,次优项目,乃至ppt项目的估值也被吹大,导致整个创投市场次轮融资受阻,直至出现ipo项目不如上一轮融资的情况。
所有投资机构都在急踩刹车,所有的“互联网单词”都在失灵,所有曾经创造过伟大公司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都在面临“种别灭绝”的危险……
陈景云躲过了股市的寒冬,却没有躲过互联网创投的寒冬。华兴资本的创始人包凡说:接下来的创投,除了头部的,都不会活的特别好。
历史将如何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