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是人都会死,所以生活的轻松一些,也不至于留下太多遗憾……”
双方的争议,就这样不了了之,前者更在意东非下一代是否能成才,后者则更多倾向于做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好。
20世纪初,整体世界都是偏向于保守的,尤其是文学,在许多人看来就应该高高的供起来,作家这一身份在许多国家,更是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不管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亦或者苏联皆是如此,但是,东非却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严重的商业化,导致文化产品门槛极低,这也使得作家群体在东非的地位大打折扣。
就像之前中年人说的,是个人在东非都有发表自己大作的机会,哪怕没有艺术性,只要民众喜欢就能迅速传播开来。
这让不少“有识之士”感觉悲愤,他们认为政府的不作为,在埋葬国家的未来,毒害东非的青年。
不过,站在恩斯特的角度,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诚然,传统文学有不少优秀的作品,整体创作态度也更认真,甚至许多人真的试图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对于恩斯特这种独裁君主而言,有时候社会太进步并不全是好事,尤其是传统文学界的清高姿态,更是让他反感。
很多国家的文人,享受着国家的供养,但是也照样不会笔下留情,他们心安理得的认为社会应该按照他们的想法执行,政府完全是“反派”角色。
直接打压这类人,显然会引发他们更大的反感,引发强烈的反抗,甚至是抹黑和丑化东非政府,既然如此,那不如在一定程度上放开文学创作的门槛。
从而让一些确实没有水平的普通人,也参与到文化产品的创作中来,推动文化进一步商业。
这并不一定是坏事,毕竟20世纪初的底层民众本来就过的够苦了,爽文和漫画,至少能够麻醉一部分人的精神,给他们一个心灵上的避风港。
同时,这样也可以打击传统文人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变得不再高高在上。
这也是如今东非低俗小说和漫画十分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反正东非政府可以宣称这是“言论自由”,“市场化”的一部分,是东非社会包容和进步性的体现。
而且,这也确实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