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张大鹏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原本,某旅防空营上等兵甘罗打算“干满两年就回家”。
看到“海选”公告后,他改变了主意:“如果能成为特种兵,我会选择长期服役。”
“当务之急是尽快补齐短板,务必在年底晋升为下士。”
铆定目标,甘罗像是变了一个人,凡是训练总会冲在前面,同班战友们无不惊讶于他的改变。
同样被“海选”改变的,还有某团下士王栋梁——虽然训练成绩在营里名列前茅,可在与西南大区这么多高手的激烈竞争中,他还是败下阵来。
最终,他未能进入那80个人的集训大名单。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落选后,王栋梁再未以训练尖子自居。
轻装出发的他,不久后接连刷新了几项个人训练纪录。
“不逼自己一把,很难知道还有多少潜力没被激发出来。”记者武雷在训练场见到王栋梁时,他满身尘土。
说话时,他黢黑的脸上露出一排大白牙:“相信明年,我一定能够入围。”
不仅是战士们对“黑豹海选”的未来充满期待,该西南大区组织干事王岩也信心满满。
自“海选”公告公布之日起,王岩一直在跟进调研。
在他看来,“黑豹大队”的这次尝试无疑是成功的。
“此举不仅为战士们提供了一次跨单位选择岗位的机会,同时也填补了特殊岗位的人才缺口,可以说是一次‘供给端’与‘需求端’的成功对接。”王岩在调研报告中写道。
特别是近段时间,一封封咨询函更加印证了王岩的判断——得知“黑豹特种大队”首开“士兵选调”的先河,不少友邻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慕名来函,想要借阅相关实施方案作为借鉴。
“既然这条路子走得通,那么就不妨再拓宽一些。”
王岩告诉记者武雷,目前他正在进行更大范围的调研。
“接下来,我们还希望通过‘士兵选调’的方式,为大区所属陆航、特战、电子对抗等岗位广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