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大多数案子没有争议,但有少数案子就像见鬼一样。
有些案子早就审判过,并且“凶手”已经被砍头,坟头草都长老高了。如今,刑部官员发现,根据各方面的证据,胡大汉和马千里才是真正的凶手,之前被砍头的“凶手”是冤枉的。
这不是普通的冤枉,而是官府冤枉无辜者。
这事如果传出去,肯定民怨沸腾,官府甚至会失去百姓的信任,失去一些威信力。
如果被御史知道,肯定要写奏折去皇上面前告状,到时候刑部官员都要倒霉。
于是,这些官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甚至晚上睡不着觉,头发掉掉掉……
“哎哟!尚书大人,这可咋办啊?”
“闯大祸了!”
刑部尚书冯大人作为刑部的老大,也焦头烂额,叹气,说:“这冤假错案都怪底下的地方官。”
“他们伪造证据,又冤枉好人。”
刑部左侍郎点头赞同,说:“案子是在他们当地发生的,我们隔得远,并未亲眼所见,哪能了解得那么清楚?”
“证据是捏造的,嫌犯又被屈打成招,一步错,步步错。”
刑部右侍郎黑着脸,用右手手背拍打左手手心,火气大,说:“那些案子送到刑部时,咱们只负责审查案卷。案卷没问题,就核准死刑了。”
“被冤枉的人早就死了,覆水难收啊!”
“这次要追究责任,理应追究那些胡来的地方官,咱们不能替他们背黑锅。”
其他官员纷纷点头赞同。
“对!”
“冤有头,债有主,责任不在我们。”
“我们千万别被连累啊。”
……
刑部官员在忙着推卸责任,但御史们消息灵通,又是专门负责抓其他官员小辫子的人,他们紧锣密鼓地写奏折,弹劾刑部和大理寺。
刑部负责审案,大理寺负责复核。
如今,这么严重的冤假错案出现了,大理寺也脱不了干系。
御史们十分兴奋,摩拳擦掌。
其中,有个陶御史对刑部轻轻放过,反而重点弹劾大理寺卿唐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