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就这样,铭昭小小年纪就进了父亲隋唐担任校长的董氏私塾。
    铭昭很聪明,热爱学习,很快就成为了学堂里的佼佼者。
    这一年,村里来了一个戏班子,听说是候大财主专门请来给老母亲过大寿的。
    候大财主家大业大,也酷爱戏曲,于是就花大价钱将戏组留在了大宅子里。
    由于候大财主家天天歌舞升平,势必会引起村里人的关注,于是天天往候大财主家去的人可就不少了。
    穷人一般都是远远的蹲在远处听戏曲儿,有钱的官宦人家就直接登门拜访了。
    长此以往下去,候大财主家也就不得安宁了,今儿这个去,明儿哪个去,且不说扰了清静,就单单是茶水果品也伺候不起。
    为此,候大财主在朋友的建议之下,在村东头花银子建了一个大剧院,于是就将戏班子搁在了那里。
    这样想去听曲的人,不限贫富,只要有银子,就能去听上一曲。
    那些戏班子天天一大早就在村口的小河边喊嗓子,练功夫。
    每次跟着父亲坐着马车去学堂的路上,铭昭势必会经过那条小河,于是那些画着戏剧脸谱吊嗓子,练功夫的戏子们就不知不觉中闯入了铭昭的生活当中。
    每次经过小河边,铭昭都会不自觉的撩起车帘,目不转睛的朝外瞅着,直到马车飞驰而过,看不到那些戏子们的时候,他才肯收回目光。
    铭昭天生聪明,那些戏子们抬手踢腿唱戏的场景,在他脑袋里不停的回旋着,不知不觉间,他竟然没事的时候不自觉的就跟着哼戏曲儿,然后也学着他们的样子踢腿下腰。
    这些小细节,父亲并没有看在眼里,只要铭昭好学上进,其他方面,他并没有留意。
    就这样,一晃就是五年,铭昭的个头儿已经窜起来很高了,俨然一副英俊少年的模样了。
    村里的戏班子不但没有任何衰落,反而更加的红火起来。
    村里边无论是红白喜事,都会请戏班子过去,这下候大财主可是赚的盆钵满盈。
    戏班子接的活多了,自然也就人手也就不够了,于是戏班子开始大量培养人才。
    村里一些家里穷的,都将孩子送到了戏剧班,这样家里能少一些负担,因为在戏剧班吃喝不愁,还有衣服穿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古千金穿六零当军嫂在高中努力不可能有长久的恋爱我有一卷度人经重生后,我在恋综嗑cp非吾所愿非汝所想快穿白月光穿进be剧本刚刚下山,发现自己多了个宝贝女儿要换肾转世到楚汉之我是戚夫人废柴小姐要炼丹位面交易镜逆袭被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