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伦满意地点点头,忽然从袖中摸出几个精致的鼻烟壶,一人赏了一个:“这是西洋来的玩意儿,诸位拿去把玩。“他打了个哈欠,“具体事宜你们找周主事商量,本官要小憩片刻了。“
众人识趣地告退。走到院中时,赵明德忍不住回头望去,透过半开的窗子,看见欧阳伦已经蜷在太师椅上,一本账册盖在脸上,似乎真的睡着了。
钱礼小声嘀咕:“这位大人真是与众不同。“
刘主笔却若有所思:“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处处用心啊。你们没发现吗?方才半个时辰,他把舆论方向、报道重点、甚至我们的润笔费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几人正说着,一个书吏匆匆追来:“诸位留步!大人方才忘记说了,每月初五前要将样刊送工部过目。“书吏压低声音,“大人虽然不说,但若报道得好,年底工部订报的份额“
报人们相视一笑,心中已然有数。
《金陵新报》刊出“铁路英雄“系列首篇的第三日,南京城西的“聚仙楼“茶馆里人声鼎沸。说书人老郑把报纸往案上一拍,唾沫星子飞溅:
“列位看官,今日不说三国,单表这筑路工人赵大锤!“他抖着报纸,“这赵师傅为了抢修滁州段,三过家门而不入啊!他老娘病了,托人捎来一双新纳的布鞋,赵师傅捧着鞋在工棚里哭了一宿,第二天照旧抡大锤!“
茶客们听得入神。绸缎庄王掌柜抹了抹眼角:“真真是忠孝难两全“
“呸!“墙角蹲着的老泥瓦匠突然啐了一口,“早两年官府征夫修河工,哪管你家里死活?如今倒好,报纸上说得天花乱坠。“他掰着黑黄的手指,“可知道工钱几何?顿顿有肉否?“
跑堂的小二正好添茶过来,插嘴道:“刘爷,您这就不知道了!我表兄在徐州段当伙夫,说朝廷这次阔气得很!“他压低声音,“普通小工日给八十文,技工翻番,逢年过节还有双饷!昨个儿报上不都写着吗?“
邻桌几个年轻商贾顿时来了精神。其中戴瓜皮帽的兴奋道:“要我说,这铁路一通,咱们往北边贩茶叶起码省一半脚钱!“他拍着同伴的肩膀,“老兄的绸缎要是能赶上头班火车运到北京,保准赚个盆满钵满!“
茶馆角落里,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