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整编为五大野战集团军,下设机械化步兵师、炮兵旅、装甲骑兵团,并设立独立的神机营,专精燧发枪、野战炮及新式“霹雳火箭”。
北方边境大演武时,陆军以步炮协同战术,一日内连破三座模拟城寨,蒙古诸部观战后,连夜遣使求和。
海军以三大远洋舰队为核心,主力战舰皆包铁甲,配备重型红夷大炮及新式“火龙出水”。
东海舰队在舟山外海演习时,以密集炮火轰沉靶船,震慑倭寇。南洋舰队更远航至吕宋,西洋诸国见巨舰入城,纷纷上表称臣。
至于空军则是一直是机密,除了内部人员从无人知晓。
军事学院的首批学员亦成为军中砥柱。
这些年轻军官不仅精通火器、兵法,更在欧阳伦推行的“忠君报国”思想熏陶下,将“武德”奉为圭臬。昔日淮西旧部盘踞的腐化风气一扫而空,甚至有老将私下感叹:“如今升迁全凭战功与考绩,再无人敢以出身论高低!”
军队的变革如巨石入水,激起层层涟漪。
六部官员在军事内阁“五日一简报,十日一考核”的鞭策下,纷纷效仿其严谨作风。
户部为厘清全国田亩,官吏们挑灯夜战,仅三月便完成洪武初年以来积压的鱼鳞册修订;工部督办水利时,侍郎亲自下到河道督工,原定两年的工程缩短至九个月。连素来慵懒的礼部,也因欧阳伦一句“教化不力则问责主官”,连夜修订了州县学宫考课制度。
朱元璋在奉天殿翻看奏报时,罕见地对朱标笑道:“这帮酸秀才,如今倒有了几分刀笔吏的利索劲儿!”
朱标亦含笑回应:“欧阳伦以军制促吏治,实乃意外之喜。”
腊月将至,朝堂事务愈发繁重。
各地年赋结算、边疆戍防轮换、来年科举筹备等事项堆积如山。
但最牵动帝心的,却是工部尚书单安仁每日必奏的《京平铁路竣工事宜》。
这条贯穿南北的钢铁脉络,自洪武二十二年动工,耗银钱无数,征调民夫数十万,如今终于到了最后时刻。
洪武二十五年腊月二十,奉天殿大朝。殿外寒风凛冽,殿内炭火熊熊,百官肃立。朱元璋高坐龙椅,朱标侍立一旁,欧阳伦则立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