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4)页

    第一个流程是鸿胪寺奏报入京谢恩、离京请辞的官员,皇帝听完,会选择召见一些官员入殿觐见,乃至聊几句。
    至于皇帝不见的,也需在殿外、乃至午门外,遥行三拜九寇之礼,才算结束。
    刘升把这一套都给省了,几乎是按照后世来,不论是入职、离职、离京什么的,到有进行申请、报备即可。
    前明朝会的第二个流程是当朝宣报边关奏报及各地重大民政事件,好让一些臣子知晓。
    在大崋,这一步也被刘升给省了——在他看来,这就是形式主义。
    不是说形式主义完全不需要,而是拿到朝会来太浪费时间。
    在大崋,这类事一般先传到刘升这边及有关部司,然后会视情况,以正式文件通报给该知晓此事的其他部门及官吏。
    这无疑节省了朝会时间,提高了行政效率。
    只是,这种办事方法不仅很耗费纸张,而且对印刷技术有一定要求——明初乃至更早的朝代,选择在朝会上办这类事倒也不是毫无缘故。
    不过,明末造纸工艺、印刷工艺本就比较发达了,刘升带来了后世的造纸、印刷工艺,令相关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自然可以用更高效的行政方式处理政务。
    前明朝会第三个流程是“奏事”。
    如何奏事也有“程序”。
    按例,奏事官员得先咳嗽一声,让其他官员明白,他要出列奏事了,以此避免两个人同时出列的尴尬。
    当然,仅靠咳嗽肯定是没法完全避免的,有时官员甚至会故意抢先,这个时候就得由鸿胪寺或通政司官员负责引导了。
    奏事时,需要在御前跪下,拿着奏章大声宣读。
    然而,有的官员官话不标准,或者因各种原因声音不够洪亮,无法让皇帝和其他臣子都听到,这个时候就又得鸿胪寺或通政司官员出面了——代读。
    所以,在前明鸿胪寺、通政司的朝官,一般都是长得帅兼具大嗓门。
    在刘升看来,奏事这一流程,不仅使得参与朝会的官员都有了对某事的知情权,甚至还有了参议权——这也是后来明朝御史什么事都能掺和一手的原因之一。
    刘升希望大崋官员如后世那般,各司其职,而不是每个官员什么都管,而实际又可以都不
第(3/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漫威:我有概念性技能!贤妻良母操劳死,重生摆烂赢麻了替嫁:本千金成了京城团宠从鹰人进化为天使后,我荡平诸神死亡后,我靠欺诈师身份赢麻了举刀冲向渣男后,她重返19逆天改命抢走仇人异能,我在末世叱刹风云重生后,娇娇只想虐渣暴富自始至终傲娇世子太毒舌?追妻火葬场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