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代,更是有各舰的炮弹内装填不同的染料,让集火目标时炮弹落点产生的水柱更方便区分以便校准的操作。
    此前,林易在护航星虿搭载的生体电磁主炮上试验过一种方式,即在弹丸尾部安装一个特殊的反射结构,其能将恒星光芒散射至一种极其特殊的光谱频段,再由一种同样特殊的复眼结构来观测接收。
    但效果并不怎么好,再加之后来护航星虿的定位进一步变动,林易干脆也放弃了这种方式,转而走降低成本,量大管饱的路子。
    不过现在奇虾巢群基于全新太空品级的大型轴基电磁轨道炮,显然还有不同的策略。
    这些最普通的杆状杀伤弹之中,拥有少量的夹层活细胞组织,组成了一个定位用的空间突触神经结构,与庞大的空间突触网络连接。
    在巢群的空间突触网络中,每个搭载空间突触的品级个体都作为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相对距离与位置都能很容易的确定。
    比起精密的电子元件,通过特殊的抗过载结构,这一系列空间突触结构完全能经受住电磁炮弹丸出膛时的恐怖初速带来的强大作用力,并持续的保持定位,而炮弹本身的成本也并没有增加太多,量大管饱的路子同样走得通。
    但这并非全部-电磁炮的发射初速可以通过调节功率来简单的改变,因此,另一种理念并不算先进,但经过先进技术改良的武器装备,再次被提出-炮射导弹。
    后世的陆战中,炮射导弹最早被用于低膛压的短身管火炮,能让导弹具有一定的发射初速,节省推进剂的使用,带来更远的射程或更大的战斗部装药量。
    而在设计理念方面,适用于电磁轨道轴炮的炮射导弹,理念到并没有变化多少,依然是尽可能加强导弹内的结构强度,让其能以更高的初速射出。
    太空中没有引力和空气阻力等干扰,物体惯性的力量被无限放大,这一点提高的初速,能省下大量的推进工质,能支持导弹进行更为剧烈的概率云机动或单纯更灵活的变向,提升无疑是巨大的。
    其使用的导弹大致还保持了直螺角石型的构造,即工质装药一体式聚变裂变混合结构。只是体型更大,还有一些细节上的优化,以应对电磁轨道加速的初速。
    按照惯例,由于其依然很大程度上基于直螺角石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师妹结婚了,新郎不是我我有一卷度人经重生1976:我靠打猎吃饱饭恶女爆改万人迷,男神雄竞疯了暴娇老妹误入竹马复仇文学,都别活治愈S级雄兽,小雌性是帝国珍宝顶级特种兵退役后,在官场呼风唤雨都市官场:仕途巅峰,从公务员开始奇葩恶妇有农场,流放路上囤货忙亡灵之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