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站在行宫的庭院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振兴大汉的重任,而冀州,正是关键的一步。
“陛下,今日的行程已经安排妥当,您准备何时出发巡视各郡?”
一位身着官服的侍从,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恭敬地问道。
刘禅微微仰头,看着天空中飘荡的云朵,沉声道:“即刻出发。朕要在接下来的半年内,逐一巡视冀州各郡度田与编户齐民的情况。”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仿佛在向天地宣告自己的决心。
消息迅速传开,被派遣到各郡县的官员们听闻皇帝即将亲临巡视,顿时有了底气。
他们纷纷抖擞精神,加快了度田的速度。
在冀州的某郡县,县衙内一片忙碌的景象。
县令坐在大堂上,看着堆积如山的度田卷宗,眉头紧皱。
“大人,这度田之事,虽然推进了些,但那些士族们依旧诸多不满,我们该如何是好?”
一位师爷模样的人,忧心忡忡地问道。
县令站起身来,在大堂内来回踱步,沉思片刻后说道:“如今陛下亲临冀州,这是我们的机会,也是压力。不管士族们如何不满,度田之事绝不能懈怠。我们要让陛下看到我们的决心和成果。”
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语气不容置疑。
各郡县的官员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带领着胥吏,深入乡间地头,丈量土地,清查人口。
在一片农田旁,胥吏们手持丈量工具,认真地工作着。
一位胥吏对着农田的主人说道:“老乡,您这片地,我们得仔细量量,可不能有差错。”
农田的主人,一位朴实的农民,微微点头,说道:“官爷,您尽管量,咱都配合。听说陛下为了咱老百姓,亲自来管这度田的事儿,咱可不能拖后腿。”
他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而那些当地士族以及新晋的士族,虽然利益受损,但想到邺城那些公然违抗度田诏命的人的下场,心中不禁一阵胆寒。
在一座豪华的府邸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