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6)页
即便是直言不讳地斥责那些短视之徒,也无人敢轻易反驳,更何况江鸿飞还巧妙掩饰了锋芒,更令众人哑然。
    如此,江鸿飞不仅捍卫了自己的权威,也让那些曾试图阻挠他的声音,彻底沉寂。
    然而,在那一番激烈的情绪宣泄之后,江鸿飞内心深处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自我反省。
    江鸿飞意识到,自己的言行或许过于狭隘,缺乏应有的包容与远见。
    毕竟,那些文官与文人的忧虑并非空穴来风,他们心怀善意,渴望大元帝国能避免重蹈历史上那些因穷兵黩武而衰败的覆辙。
    如唐明皇之例,其前半生的辉煌与后半生的昏聩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悲剧,更是国家命运的警示。
    鉴于此,江鸿飞决定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批评与建议。
    次日,江鸿飞挥毫泼墨,撰写了《求贤纳谏疏》。
    江鸿飞在笔下流淌的,不仅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是对当下大元帝国的深切期许。他深知,文字虽轻,却能载道,能激浊扬清,唤醒沉睡的良知与智慧。
    于是,他笔锋一转,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继续勾勒着他心中那幅理想国的蓝图。
    “夫人才者,国家之根本,社稷之栋梁也。自古及今,未有不用贤而能兴,不亲小人而不亡者。朕欲求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愿四海之内,有识之士,皆能怀抱利器,以待时飞。不论出身高低,不问过往是非,但凭真才实学,共襄盛举。”
    江鸿飞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渴望施展抱负的心灵。他深知,人才之兴,在于教育;教育之盛,在于重视。
    于是,他又在《求贤纳谏疏》中添上了一笔:“朕将大兴文教,广设学宫,以儒家经典为基,兼采百家之长,培养德才兼备之士。使士子皆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我大元帝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同时,江鸿飞亦不忘提及法治的重要性。
    他写道:“法者,治之端也。朕将明法度,正纲纪,使百官知所畏,万民知所从。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有罪必罚,有功必赏。如此,则国家安定,民心归附,大元帝国之基业,方可固若金汤。”
    在阐述完内政之后,江鸿飞又将目光投向了边
第(3/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九字剑令重生80:从赶山打猎开始暴富独揽娇色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今夜入梦诱你模拟一次一个天赋!模拟亿万次呢我在菩萨泥像身后吸香火村之恋科举入世成状元,一见皇帝他麻了狂龙下山,美女总裁倒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