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摩登气息的歌舞厅对面是咿咿呀呀唱着京剧古色古香的酒楼。
再走几步,卖旗袍的和卖洋装的分庭抗礼、互不相让。
龙井的嫩芽在青瓷盏中舒展,悠悠清香与哥伦比亚咖啡豆的焦糖尾韵缠绕,又一头撞进了香甜的奶油中。
娘说,她们生在了一个既好又不好的时代。
好处是这个时代对女子的约束少了许多。
搁二十几年前,可没有专门的学校供她们去读书识字交朋友。
更别提在外面抛头露面地逛街看电影品甜点。
当然,突然的开放与自由带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乱。
从街上时不时发生的游行、暴乱中就可见一斑。
也正因此,等沈乐梓和沈疏晚到了读书的年纪,沈爹和沈舅舅才会在多方考察后,定下老实憨厚的黄包车夫王叔,来专门送她们上下学。
不考虑马车,是因为沈乐梓怕马。
至于小轿车。
害,沈疏晚倒是有想过。
但一开口就被家里的三个大家长(娘、爹、小舅)一致给否决了。
理由同上:世道太乱。
她们家虽然小有资产,也负担得起养一辆小轿车的花销。
但买得起,不代表护得住。
这世道,多的是要钱不要命的。
万一因为一辆小轿车盯上她们家了,惹来了一大堆麻烦,那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小轿车还是别想了。
遗憾的念头在脑子里一划而过,很快就被沈疏晚抛之脑后了。
车子东拐西拐地进了城南,过了十几来户人家,再往前走就是沈家了。
她们家这块地,听说是她姥爷离世前选的,风水好着呢。
反正她娘说,自从搬来这里,她们家就没有不顺过。
先是有了姐姐。
次年,舅舅当上了个小官——巡警队长。
然后爹爹在局势不对前就已经偷偷拋卖掉了大部分铺子。
因此在木仓支开放,暴乱发生的时候,她们家才基本没什么损失。
不过她觉得,爹卖铺子的原因里,“铺子太多没有时间陪夫人”这一点绝对也占了大头。
再过了三年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