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袁尚摧枯拉朽的攻势,曹操心知肚明,许昌是守不住了。尤其是袁尚拥有雷公车这种超大型的投石车后,许昌即便城池再坚固,也挡不住石头炮轰和火油罐的放火。一旦城池被破,袁军必然进城,可是曹军现在的兵力太少,加上暂时停留的东吴军队,也只有两万人!而袁军号称十五万,至少也有八九万人,如何抵挡的了?
曹操现在除了荀彧和曹丕也无人可商议,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不想死现在就一条路,退守淮南寿春,联手东吴,再战袁尚!
然而现在存在一个问题,淮南目前已经不再曹操的掌控之中,东吴孙权在徐州铩羽而归后,已经占领了淮南的大部分地区,汝南,寿春,合肥三个大城郡都实际上在孙权掌控之中了。
这就是政局和战局的残酷性和现实性。若是曹操在官渡战胜袁尚,孙权便不敢赖在淮南;若是曹操守不住陈留和许昌,孙权又岂会把淮南的便利送回自己手中?
但现在曹操已经顾不上这些了,许昌受不住,他必须要撤的,而且要尽快撤走才好。
接下来另一个问题就来了,怎么撤走?是自己走还是带着汉献帝与朝廷一起逃走?
符合曹操利益的自然是带走汉献帝和大汉朝廷!
曹操带走汉献帝和大汉朝廷可以确保他们不会成为其他势力的威胁,同时也可以利用他们作为政治筹码。此举可以巩固曹操在政治上的地位,保留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力。此外,毕竟天子在手,算是一张保命牌!袁尚大军攻伐,对曹操是毫无保留的,但是有皇帝和朝廷在手,袁尚就会投鼠忌器。袁尚也是想做大事之人,自然要保全自己的声明,若是背负弑君的恶名,对袁尚也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曹操下令,趁着袁军刚刚占领陈留休整之时,两日之内,他要率领军队保护汉献帝和大汉朝廷撤往淮南寿春!
此令一出,朝野震惊,带来的冲击并不比袁尚攻占陈留要小!
许昌的政局变得风雨飘摇起来,汉献帝和死忠汉室的官员们仿佛又要回到当初李傕郭汜之乱后那段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