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早有三道军令,任何人不准出城应战,违令者斩,袁尚也多次手书传达不许出城厮杀的命令。因此高顺,张合,霍峻等将士断不敢出城战斗。
所以无论张飞在城下如何搦战,袁军就是一句话“有本事攻城”!
张飞叫阵了一天一夜,彭城的守军就是稳如泰山,东吴军辱骂,袁军就骂回来,形成了口水战的一日。两军合计十万多将士,不打仗,反倒是练习了一天的泼妇骂街,当真是透着一股荒诞的感觉。
当夜,孙权与谋士们商议,看来袁军是铁心死守城池了,这样只好发动攻城战了。
不过庞统与其他谋士的观点不一致,他认为应该改变策略,很明显,彭城有重兵把守,而且物资充沛,此时东吴军队不应该强攻城池,而是应该改变进攻目标,可以改为攻打东线的下邳,以拉扯徐州军队的调动,打一个时间差。甚至还可以绕过彭城去攻打徐州城,徐州的袁军不会太多,彭城有重兵把守,则其他两城则势必兵少。
孙权闻言又有些犹豫了,他也暂时举棋不定,是否要改变攻击目标,实在不好抉择。
首先是行军路程,其次是后勤补给,彭城在徐州西侧,下邳在徐州东侧,若是从彭城向下邳移动,得有好些日子的行军,而补给线则从西拉到东,这么长的补给线,够袁军劫粮、断粮道巨大的作战空间,这不是给司马懿送军功吗?
若是向徐州城进兵,就得留军队在彭城,势必要分兵,不分兵就相当于把粮草补给和大后方都扔给彭城了,到时高顺再把九华山的道路封死,要这七万东吴大军吃什么?但是分兵就会出现风险,而且分兵后攻打徐州城,只怕兵力也不足。徐州城比彭城更加坚固高垒,谁又能保证能攻占徐州城呢?
可是如果不改变目标,就得同兵精粮足的彭城守军打攻坚战的打算了。
孙权想起攻打荆州的经验教训,江夏镇,东吴军队前后攻打了数次,没有一次能攻破的,直到后面刘表身死,刘琦刘琮夺嫡内战才把这江夏镇拿下。如今的彭城好比江夏,想正面攻打实在是困难。
这时庞统又献计,让孙权分兵五万佯攻徐州城,只留下两万军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