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敏回道:“驼子死后,仵作调查过一次,说有溺水之状,但并非溺水,一时之间判断不出来结果。后来送至医学院检查,最终在驼子胃里找出了半颗药丸,证明驼子在生前服下了药,正是这种药,让人假溺而死。”
顾正臣沉思了下,问道:“既然事实清楚,为何没有写到卷宗里?”
申屠敏注视着顾正臣,轻声道:“发现导致驼子死亡的特殊药物这件事,陛下认为应该暂时保密,不宜留在卷宗之上。”
顾正臣眉头抬了下。
老朱这个安排应该与净罪司名单丢失有关,毕竟身边出现了一个看不清是谁的影子,凡事小心为上。
不具写在卷宗里是有好处的,如果暗中的人可以窥见这卷宗,那至少他们会认为朝廷并不了解驼子死去的真相,这种手段依旧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法子,日后再次使用也没那么多顾虑。
另一方面,朝廷可以按照这种丹药去进一步分析药物成分,找出药物来源,据此追踪是谁配置了这种邪药。
申屠敏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一本书来,递了过去:“老爷,凌言到江浦之后,跟着萧成去过罗根的家中,凌言说,当年罗根家中有一本‘儒门’的书,我们找人问询过,找到了这本书。”
顾正臣接过书看去,轻声道:“《儒门事亲》?”
申屠敏回道:“凌言说的便是这本书。”
顾正臣翻开书看去,这本书名字起得雅致,什么儒门,什么事亲,但内容并不是讲儒家的事,也没有讲如何侍奉父母的事,而是一本真正的医书。这也就是在古代,放到后世起这个书名写专业医药,估计能被人声讨挂羊头卖狗肉,骗流量……
写这本书的人是金代时期的张从正,距今一百五十多年了,核心内容就一个:所有病因,都是六邪导致的,需要用三法治疗,也就是“攻邪论”、“六门三法”。
至于为啥起一个儒雅高端的书名,实在是因为张从正秉持的是“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思想,也就是说,有文化的人才明白道理,要想照顾好父母,必须知道这些医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