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陆严河还是把这个活儿给接了下来。
第一届国际影评人电影节举办得算是很成功的。尤其是最后以一本书的形式,记录汇总了各位影评人们在电影节的发言,并在全球各地出版。
比起一般的影评人论坛,这个电影节无疑是把影评人的地位推到了一定的高度。
尤其是这本书的出版,意味着每一个影评人在其中的文章,以及电影节全过程的记录,都以一种具体的形式保留了下来,无论是在书店,还是在图书馆,它都有了更长时间跨度里被电影爱好者读到的可能。
所以,第二届的举办,既顺理成章,也很受期待。
怎么选择第二届的片单
陆严河看了看琳玉之前已经做了的一个单子。
琳玉其实还是在尽量地平衡影史经典和冷门佳作。
陆严河看得出琳玉想要通过这个电影节,去把影史上一些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佳作,重新翻出来,甚至是抱着让它的价值被人看到的野心。
实话实说,如果国际影评人电影节能够做到这一点,也是它独有的一个价值了。
陆严河认为这一点是应该要保留的。
他忽然眼睛一亮。
为什么不向他尊敬的那些电影人们写信,请他们推荐一部他们认为在影史上没有获得相应地位的作品
一是这样一来,陆严河可以有很多选择,去决定今年的片单,二是这份推荐清单,也可以作为本届电影节的一个彩蛋,让一些冷门小众的电影借助这个电影节,被更多人关注到。
于是,陆严河说干就干,专门给自己合作过的、认识的、欣赏的人发了邮件。
他在邮件正文里非常认真地诠释了此举的用意,并且请对方只推荐一部,不能多了,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附上推荐理由。
陆严河甚至给国际四大电影节的艺术总监都发了这样一封邮件。
结果,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李治百。
“你这是干嘛呢你直接给我打个电话不就行了,还专门给我发一封邮件。”李治百吐槽。
陆严河:“这当然还是得正式一点,随便跟你打电话说一下的话,你估计都不会认真想,可能就随便给我一个了。”
李治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