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啊,这圣旨上写得明白,据说十八国联军可是百万雄师啊。”
“父亲大人,这叫兵不厌诈呀。十八国联军哪有那么多的军队呢?您想想,百万之众得多少人呢?他们由打各地往四平山走,怎么能够瞒得住隋军的眼线呢?另外,百万雄师的粮草怎么能够接济得上呢?所以,孩儿料定,这十八国联军充其量兵力也就是十多万。如果隋军四下围困,十多万人马慌乱当中战斗力减半,必然会被全歼。
“那么就在打歼灭战的时候,孩儿带着我的兄弟给这瓦岗军留一条生路,放他们走。他们必然会对咱们老李家感恩戴德。到那个时候,咱们伤了十八国的元气,给了瓦岗面子,又救了大隋皇上圣驾。更重要的是,显示了咱们老李家的威风,让他们十八国在未来对咱们老李家闻风而丧胆。到那个时候,咱们再挑起义旗,大隋朝对咱们不防备,还以为咱是忠臣。咱好起事!往前开动的时候,中原又有瓦岗在那里做帮助或者不阻挡。而其他的那些小势力闻风丧胆。那咱们夺取大隋江山,岂不是事半而功倍呀?”
“对!二郎言之有理呀。不过,这要真的打起来,怎么知道谁是瓦岗的军队,哪个是其他十七国的军队呢?这打仗,兵器可不长眼呢。”
“父亲,这一点孩儿我早已经谋算好了。首先,您以为瓦岗现在就看不出自己的危险吗?随着他们不能够及时诛杀杨广,时间越推,对十八国联军越不利,他们的粮草供给必然出了问题,他们必然已经打听到各地勤王的隋军正在向四平山前靠拢,而瓦岗这个时候也必然会开始想退路了。
“那瓦岗军跟其他军不一样,人才济济,里面全是高人。咱们的恩人秦琼不必说了。他们的军师徐懋功,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我从三元李靖李药师那里已然打探了这个徐懋功的底细。此人必然料事于先。他看到此情此景,必然要为瓦岗谋划退策。怎么退呢?难道说直接退就行了?他们必然不甘心。
“十八国这一次聚在一起,截河杀驾没有成功。那么对于徐懋功来说,他就得损害其他十七国的实力,对他们消耗得越厉害,对他瓦岗未来争夺天下越有利。在这一点上,那都得为自己国家谋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