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历史上知名的故事,扁鹊见蔡桓公。扁鹊仅仅是看了蔡桓公一眼,就断定蔡桓公的疾病。
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望而知之。
苏子阳热爱中医,但是苏子阳不相信这种事情。
人眼睛不像电影里拍的一样,又没有透视功能,怎么可能一眼望去看出人体的疾病呢。
望舌苔倒是还行。但是望舌苔又怎么能判断几年之后的疾病呢。别说几年之后的病了,就是当下的病也不一定说的清楚呀。
再说到闻诊,闻是指闻气味。对于这个,苏子阳就知道口气重的人,胃有问题,长期肾病的人身上可能会有尿骚味。
至于听声音就能判断疾病。苏子阳觉得比望而知之还不靠谱。
人说话是有声调大小,音色不同。但是对于帮助判断疾病意义并不大。因为人家本来就这么说话,你怎么能够判断呢?
切脉,苏子阳更是不会。
除了上学的时候记得,浮沉滑数大长弦,细微濡弱沉迟缓等等一些口诀外,苏子阳感觉脉象摸上去之后都是差不多的,在医院实习期间,那些出诊的老师大多数也不会摸脉,而且大家也不推崇摸脉。
现在都有先进的医疗设备的支持,更是没有人去摸脉了,你摸来摸去,能有人家x线透视的清楚?能比人家核磁共振清楚?
更有甚至很多激进的中医师认为,摸脉是古人的臆断。
苏子阳虽然不这么认为,但是由于自己也不得其法,自己也不会摸脉。即使不认同,但是自己不会就更没有办法反驳别人了。
一系列问诊完毕之后,苏子阳大概明白了病情。
中年妇女叫刘丽。
半个月之前外出上班的时候,由于穿的衣服多,路上有些热了,于是就将外套脱了下来。脱了外套之后,突然一股冷风吹过来之后,刘丽就开始流鼻涕。
刘丽觉得应该是感冒了,因为在生活之中感冒是个再常见不过的病了。
于是刘丽就自己在家吃了一些感冒药,类似于金刚烷胺之类的。
本来以为睡一觉就好了。谁知道半夜居然开始剧烈咳嗽起来,体温随即升高直接达到了39度。
难受到不行的刘丽起床又吃了一包安瑞克,又吃了点消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