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清楚的注意到,自1830年以来,科学正成为一种日益自信和帝国色彩日益浓厚的意识形态,开始把手伸到此前不归它管的领城——人类行为研究。“科学”在社会层面得到广泛认可,被看作是打开所有门户,从社会结构到潜意识的工作机制再到破解宗教经验本身的魔法钥匙。
——罗宾吉尔莫《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文学的智识与文化背景,1830—1890》
一家上市公司,一家以经营百年为目标的伟大企业,亚瑟在会议上的宏伟愿景简直把所有人的脑袋都砸的晕头转向。
亚瑟见到大伙儿全都热血上头,赶忙趁热打铁,顺势推出了他谋划已久的商业计划。
首先,自然是引入布拉德伯利&埃文斯公司的新式印刷机。
其次,便是帝国出版公司旗下新廉价杂志《火花》的创刊号编纂事宜。
虽然在亚瑟的设想中,至少在三年之内,他不打算给这份售价仅六个半便士的周刊杂志订立任何盈利目标,甚至可以接受一定数目的亏损。但是考虑到当前的资金压力,他们所能承受的亏损也是极为有限的。
因此,为了控制好成本,《火花》的外包装和内容篇幅自然不可能像他们的拳头产品《英国佬》那样。
这样的设计不仅是为了适应下层阶级的购买力,也是为了适应亚瑟的全新销售计划——哪里有铁路,哪里就要有《火花》!
虽然在一百年之后,车站前的书报亭简直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实在算不上什么新奇事物。
但是在这个客运铁路时代刚刚到来的当下,不论是在不列颠、法兰西还是德意志,亚瑟还从未见到过这样的销售模式。
各个投资人对于客运铁路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贩卖车票赚钱这一层面。
而这也就意味着帝国出版公司想要拿下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