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皇权
刘渊建国之初,试图“称汉以怀人望”,因此采取西汉初年的三公制,以与“依高祖称汉王”相配合。他任命右贤王刘宣为丞相,崔游为御史大夫,左于陆王刘宏为太尉,范隆为大鸿胪,朱纪为太常,上党崔懿之、后部人陈元达并任黄门郎,族子刘曜为建武将军。在这些人当中,或为刘渊的师友,或为其同乡亲眷,唯有刘宣地位崇高,史称“军国内外靡不专之”48
。可见此时的政治体系其实是刘渊王权与刘宣相权的二元体制。47
到永凤元年(308年)称帝后,刘渊重构了官僚体系,以刘渊家庭成员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最高官职。其中统兵权归于刘渊子刘和、刘聪与族子刘曜,“三公”中刘渊亲族占其二:刘和、呼延翼(岳父)。47
永凤二年(309年)十二月,刘渊进行第三次机构及人事调整,以刘欢乐为太傅,刘聪为大司徒,兄长刘延年为大司空。这次人事调整主要围绕刘聪展开,为即将举行的立嫡作人事上的准备。次年(310年)正月,刘渊册封梁王刘和为皇太子,长乐王刘洋替补为大司马,以争取呼延氏的支持。同时,为了继续笼络另一支重要势力——氐人,刘渊在册封皇太子的同时,又立单徵之女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