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8)页
    前凉第四任当政者张骏被凉州百姓誉为“积贤君”。那时前凉表面刑清国富但灾荒饥馑却时常发生。《晋书·张轨传》载:顷年频出,戎马生郊,外有饥羸,内有虚耗。这一切关乎民生疾苦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前凉当政者的格外重视。张骏构思了一个宏伟的设想:准备改造沙漠,以次来扩大耕地。
    于是在一次朝会上他和诸大臣们商量如何实施“治沙田”一事,却招来了大臣索孚的极力反对。索孚说:“凡为治者,动不逆天机,作不破地德。昔后稷之播百谷,不垦磐石,禹决江河,不逆流势。”争论的结果不言而喻,张骏将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远调到伊吾做都尉,专门负责这一区域的屯戍。
    张重华即位后,进一步施惠于民。他的施政策略是“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以恤贫穷”。在这诸多策略中,“省园囿”的民生福利性程度最大。前凉园囿之兴,开始于张茂筑灵均台,止于张骏筑谦光殿。这期间,许多“崇饰台榭”的工程,既广占耕地,扩大了土地占有方面的矛盾,又费时费力,加重百姓徭役负担。
    另外园囿之兴还使得当政者沉湎于酒色园林之娱,荒废军政要务。张重华将园囿开放,供民耕垦。这项措施的实施,还省掉因土木兴建对劳动力的征发,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使百姓能休养生息。“除关税”并不是完全废除取消关税制度。
    自张骏经营西域取得成功后,中西贸易日见活跃,关税和市税已经成为前凉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因此,张重华实施“除关税”的举措是为了维护前凉的一统政治和减轻胡汉商贾的负担。因为,据史载:前凉政府在河西主要城市收市税,虽然关税取消,但由于通商的人多了,市税收入也就大幅增多,并不影响政府收入。
    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最为安定的地区和文化中心,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北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西域文化最早的重要地区,有南有建康,北有姑臧的美誉。
    学术思想
    “古之建国君民者,必教学为
第(1/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惊天大梦从1987开始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拒不认亲:重生80带全家逆袭豪门闪婚夜,被残疾老公撩到腿软篮综:从黑篮开始征伐天下为什么一定要做出选择末日,我创造了第五天灾!被人生赢家系统绑定后打卡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