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这句话,陆时羡此时心里就在滴血。
他是那种有钱不赚的人吗?
显然不是。
于是他有些无奈地说道:“我也没想到这个成果能获得诺奖,不获奖的话,根本不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度,这玩意也不会现在卖出这个价格。”
此言一出,众人都是无言以对。
虽然陆时羡的话不乏有凡尔赛的意味,但这道理确实没错。
植物细胞天然抗病毒免疫互作机制理论的确是一个潜力无穷的理论,但也只是有潜力而已。
谁也不知道它距离应用有多远。
在不可能明确看到利益转换的前提下,资本是不会全力进行投入的。
但当这个理论获得诺奖之后,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不管它能不能达到这个高度,诺奖都将推举它成为一个意义极其深远、全球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进程性成果。
国际顶级实验室的每一个动作往往都会引发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正如陆时羡常常关注国际上其他顶级实验室的动态一样,虽然他本人并不乐意,但刚刚获得诺贝尔奖的陆时羡显然也拥有了这种资格。
就在陆时羡团队正忙的紧锣密鼓时,此时远在欧洲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内部其实也并不轻松。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原本于1974年由14个欧洲国家以及来自亚洲的色列国共同发起建立,并分成了七个部分,即:结构、分化、物理仪器、生化仪器、生物仪器、计算机和应用数学,其目的是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来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等等。
但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30个成员国政府组成的国际化研究和教育培训机构,并以其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跻身为全球最顶级的一批实验室之一。
而此时,作为embl西班牙马塞罗那分站负责人的西蒙·冯戈尔教授正皱着眉看着手里的实验报告。
只不过,让他忧心的似乎并不是眼前的实验数据结果,而是一件来自其他国家的消息。
就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