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楼高的木制水轮带动镀着玄铁的精钢钻头,能将最坚硬的岩层粉碎;竹筋混凝土浇筑的巷道支架,让矿洞深入地下百丈。
采掘面上,罪囚们使用统制的精铁鹤嘴锄,每把工具都刻着专属编号,收工时必须交还武库令查验。
至于爆破用的硝化火药,则严格封存在山腰处的石砌“火器库”,由工造司派遣的军匠每日辰时定量领取。
根据《秦律·刑役令》第十二则“凡犯斩刑、劓刑、城旦舂之重罪者,可转籍矿冶司,役期倍之”,这条将重刑犯转化为战略资源的政策,使得全国十七处甲等矿场均驻扎着三千人以上的刑役队伍。
矿场选址遵循“三位一体”原则:其一毗须邻长城防线或重要关隘,由戍边军队就近监管;其二需有丰富矿脉,储量尤以青铜冶炼所需的锡、铅矿为优先;其三必须位于地势险峻之处,天然环境构成无形牢狱。
矿监李崇泰裹着狐裘站在观役台上,遥遥看着新到的西羌奴被铁链串着押进矿洞,这些外地的蛮子听不懂鼓令,昨日刚被河西马帮送来,后颈还烙着三角形的私奴印。
更远处,烽燧台飘扬的玄鸟旗与运矿牛车扬起的红尘混作一团。军吏挥动包铜的桦木令旗,口中喷出白汽:“今日掘进需达九丈深,短寸者鞭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