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卫星内部多半存在某种自修复型生物结构——类似树木根系却更加接近菌丝网络,能够通过吸收潮汐撕裂产生的能量实现动态平衡!”
这个念头如同北辰星光划破迷雾。
赵青猛然催动元磁力场,七十二枚冰晶罗盘轰然炸碎成漫天光点,又在瞬息间重组为立体分形结构。
当她把冰巨星光谱数据与彗星成分库进行匹配时,超过九成的特征峰竟与千年周期彗星的彗核样本完全吻合。
“直径超过三万里的甲烷冰核……表面遍布深达千里的裂缝……”
她轻触投影中放大万倍的模糊影像,只见它表面密布着蛛网状的幽蓝裂谷,每个裂缝深处都涌动着数以千计的彗星残骸。
这些冻结在甲烷冰层中的天体碎片保持着撞击瞬间的狰狞姿态,如同被琥珀封印的史前巨兽,极地区域则迸发出长达万里的等离子光弧:
“这是,亿万颗彗星在弱引力环境下缓慢聚合的典型特征!”
更令人震撼的,是星体赤道附近悬浮的冰晶环——数以百万计的彗星碎片在引力束缚下形成宽达十二万里的碎屑带,每块棱角分明的冰岩都在反射着不同波段的元气涟漪,在恒星风作用下形成绵延百万里的离子光带。
“可以说,它称得上是内太阳系彗星之母了……周期性的引力扰动,将奥尔特云和柯伊带外围的天体泵入到海王星轨道范围以内,成为了半人马小行星的起源……妖惑星这样的‘活体彗星’,应该就是其中之一。”
阴阳兆算应声投映出放大的卫星剖面模拟图像——表层甲烷冰壳下延伸出数以万计的晶状须根,这些由烷烃聚合物构成的生物材质纤维,正以分形几何模式贯穿整个冰体,在潮汐力作用下形成自适应的应力补偿网络。
“这不仅是材料学奇迹,更是动态的能量循环。”
赵青凝视着开始自发旋转的卫星模型,挥手重构出了蛛网般密集的引力流线图:“此类生物构造能将撕裂动能转化为生长所需的化学势,就像红树林在潮间带越冲刷越茂盛——所以它们突破洛希极限却安然无恙。”
“更精妙的是能量回收系统。”她心念微动间,卫星模型表面顿时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