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银子一平尺吧。】
在场全部花了大价钱定做窗户的官员们:
依照他们对太子的了解,一两银子都有赚的,现在竟然卖的是三十两一平尺。
真的太子不去做奸商真的可惜了。
怪不得最近工部的人这么张狂,户部的人天天都像是捡了银子一样,这不就是在捡银子吗?!
不过不少人格外默契,决定关于玻璃价格一事,一个字都不会透出去,他们花了大价钱,必须有人和他们一起花一样的价钱
宋沛年接受良好,不是奸商的太子不是好太子,要是他心再黑一点儿,他就卖四十两一平尺了。
反正这玻璃窗户一开始就是针对特殊的消费人群,再贵都可以接受,就好比后世的有钱人买包一样,一个包几十万都趋之若鹜。
还有现在生产力跟不上来,也只能服务这类人群,用他们的钱继续提高生产力。
另一个,他也坑不到普通人家的银子啊。
这么一说,他也不是那么奸商嘛。
更何况,里面还有研发费用呢!
历宗帝坐在高堂上,面色有些赫然,一开始他问太子玻璃的价格,太子比了一个‘三’,原以为是三两一平尺,哪想到是三十两一平尺
他这个当老子的,论心黑,真自愧不如。
等到工部尚书汇报完,宋沛年就提及了外面府州开玻璃工坊的事儿,以及每个府工坊管理人选拔的事。
虽说只是一个工坊的管理人,但是这中间的油水可大着呢,微微一贪,一年的俸禄都可以贪出来,微微一大贪,贪出京城几座大宅院都不在话下。
这不,宋沛年一提出这事儿,不少官员就开始想着安插自家人进去了。
宋沛年感受到周边的蠢蠢欲动,有些无奈,怎么永远有人不怕掉脑袋啊。
看来还是他贪官砍得不够多的缘故。
这人员选拔,利益涉及的比较多,一时也没有商议出个所以然,于是就等着后面继续定章程。
不过后续各府匠人们的选拔倒是有了章程,由兵部尚书提议,优先选拔服过军役的将士,残弱者也考虑其中,若残弱者无法做工,可推举家中亲人。
这个提议并不涉及在场官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