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8)页
是忍不住问了下那个榜单的事情。
    黄子澄告诉他,自己一直公平对待所有参选人员,但本地人的素质,确实不行。
    而且,他也不是空口乱说。他的家乡,在塞里斯帝国江西行省的分宜县,那里素有文名,在宋、元、以及大明时代,都出了众多文人墨客,许多人通过科举,到朝廷任职。他自己也是从小专心苦读,才有机会入朝为官的。
    而这里呢?吴王府一路经过这么多地方,招揽了这么多人,但能提供的文化人,却连凑一场乡试,都凑不够。这种文化氛围和文人平均水平的差别,是他亲眼能看出来的。
    总有人说,现在王府里的各种事务,并不需要特别高的文化水平,因此质疑他只顾自己一门的名声和利益,不管国家的前途。他又不是聋子,这种怪话,自然也知道。
    但是,现在国内这么大块领土,各种文教事务,都是他一个人担着。他才没有心情,和这些小人搅来斗去。他做得这些事情,都是有深远考虑的。这里一直以来,都是化外之地,远离中原。民众缺乏孔子、朱子之学的教化,不知道礼义廉耻,喜欢附强而凌弱。让他们直接担任中高层的管理人员,不但会有能力问题,他们的气节和脾性,也是不合格的。
    教士们本来觉得,他的话也有道理。吴王控制区,大多是相对贫穷的地方,文化水平肯定远不如传说里的塞里斯。就算他不强调,大家也认。但是他这个说话的口气,就很得罪人;后面直接对所有人的道德水平无差别贬低,也让大家很不舒服。
    于是,普洛科普神父忍不住问了一句,说我们确实大都是乡下和小城里的教士,文化水平不太行。不过按大人您的说法,您自己从小就专心苦读。这固然值得赞赏,但大家都在基层生活过,知道这不是普通农人能承担起的。必然是有家底的豪族,依靠更多普通农人的劳作,才能供得起这种生活吧。靠夺取其他农人的收成生活,不是欺凌弱者么?
    而且,您也说了,您家乡的人,元朝的时候也在当官啊?大家来访之前,都临时补过课,知道元朝是个蒙古人为首,依靠武力建立的王朝。那么,给蒙古人当官,不算依附强者么?
    既然您家乡的书香大族,也在附强而凌弱,那他们学了这些号称礼义的道理之后,和我们蛮夷的道德,差别在哪
第(3/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一胎三宝,给绝嗣军长来点震撼重生:权力巅峰之官场风云!被疑生野种?娘娘靠发癫整治后宫财阀小娇妻:叔,你要宠坏我了!不做替身后,和前任闺蜜闪婚了救命!刚拒绝竹马,又被大佬盯上爹爹开门,系窝呀!凤池生春恶婆婆重生后换亲,我嫁绝嗣军官穿越涂山,成了鬼道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