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大藤峡这种运输主干道都在土著的手里,其他地区的控制力可想而知。另一条主干道府江有没有失控呢以夷治夷的方略,效果实难如预期啊!
【顺带提提开中法。
明史对其的评价很高,认为“有明盐法,莫善於开中”。那它究竟好在哪里】
老朱虽然很想锐评一下,但心里还是产生了很多不妙的感觉。这是不是在说……咱们大明的盐法,也是开局即巅峰他期待从儿子们和大臣们那里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可是郁新无情地指出:
宣宗以后,盐法败坏,距离我们也并不是很远。老朱面色大变。咱让你说点好听的,你不说便罢了,你甚至要在咱心上再扎一刀!
【我们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最常提及的开中法流程:
大同缺粮,缺口需求上报后,朝廷根据州县收集的全国粮价-盐价兑换比,制定了各地粮大同的价目表。
歙县徽商a,心动两淮盐区山西大同的纳粮价目表,并有信心把盐卖到宿迁,决定走这一趟:
安徽歙县出发山西大同纳粮。
大同仓库给予仓钞(类收据)两淮盐运司-淮安分司(淮安),上交仓钞
等。 (盐运司掌着仓钞和底本,派人去户部对接,户部确认无误,印刷了盐商专属盐引,运司一年统一发放一次盐引)
拿到盐引
选中了江苏连云港的板浦场,感觉这儿很偏僻,没人会来和你抢。
没盐,等
回老家安徽歙县继续等。
第二次来板浦场,很幸运的拿到盐了!把盐运到,淮安批验所的仓库
等(批验所会在盐引数到某个总数时,依照次序进行抽查核验称重,查查你有无走私,若有超出盐引数的盐,会没收)
手续完毕,前往宿迁卖盐。回歙县老家,围观下一次的开中。】
老朱听起来有点晕了。
怎么回事为甚如此麻烦现在不是这种盐运方式吧要说到这些内容,一个个文官们都精神了。
郁新明确的告诉老朱: “现在并非如此。
想是后边改了。”
他还补充:“盐场按照盐的品质和距离,是分上中下三种,一个商人,是不可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