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宣读完毕,朱权沉默片刻,最终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臣领旨谢恩。只是,瀚王爷,您可知此举背后的重压?”
朱瀚目光坚定,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宁王殿下,陛下此举,实乃为大局考虑。藩王势力膨胀,已威胁到国家安定。殿下身为大明重臣,当以国家利益为重。”
宁王苦笑,摇了摇头:“瀚王爷言之有理,但藩王之间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此令一下,恐生波澜。”
“波澜虽在,但陛下之心,乃为长远之计。殿下若有疑虑,自可向陛下陈情。然旨意既下,执行不容有误。”朱瀚的声音中透露出不容抗拒的力量。
宁王闻言,深吸一口气,眼神逐渐恢复冷静:“瀚王爷所言极是,朱权自当遵从圣命。请转告陛下,朱权定不负所托。”
朱瀚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殿下深明大义,瀚佩服。只是,削藩之路漫长且艰,还望殿下多加小心。”
离开议事厅,朱瀚并未急于离去,而是召来心腹将领,低声吩咐:“加强对宁王府的监视,任何风吹草动,立即上报。同时,与当地驻军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万无一失。”
夜幕降临,朱瀚独坐营帐之中,灯火摇曳,映照着他沉思的脸庞。桌上堆满了来自各地的密报,他逐一翻阅,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
“王爷,户部尚书赵大人有密信传来。”一名侍卫匆匆步入,呈上一封密函。
随着削藩政策的逐步推进,大明王朝内部的风云变幻愈发激烈。尽管朱瀚与朱标在朝中竭力稳定局势,但各地藩王的反应却出乎意料的强烈,尤其是那些远离京城的边疆藩王,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一日清晨,朱瀚刚刚结束与兵部将领的会议,正准备返回府邸,一名侍卫匆匆步入书房,神色紧张地禀报道:“王爷,有紧急密报,蜀王朱椿在四川发动叛乱,已率部攻占数座城池,声言要维护藩王权益,抵抗朝廷削藩。”
朱瀚闻言,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