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小心谨慎之下,舰队的行军速度自然慢了下来,但也化解了不少危机。被打残的元军水师已成惊弓之鸟,早就远远逃遁,但仍有不少悍勇之徒仍然驾了纵火船甚至爆破船,埋伏在隐蔽河湖汊地带,试图伏击霹雳军的战舰。这些偷袭的船只多数在远处便被击沉或被引爆,少数冲近的也被霹雳军的梭镖鱼型快船拦截。三日之后,霹雳军战舰对真州和镇江进行了炮击,而夏大根也完成了对扬州城的攻城准备。焦山距三地并不远,如果全速前进战舰当日之内便可赶到,之所以三日后才动手,是因为霹雳军给了真州和镇江守军三日投降之限,而在扬州城则是等侯李庭芝和姜才的淮东军到来。
自东晋衣冠南渡以来,扬州便愈发繁荣,有“扬一益二”之说,隋唐以来更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大城,世人用“烟花扬州”来形容其兴盛。霹雳军崛起之后崇庆府繁荣日盛,人口增长甚快,在霹雳军十五年初已近五十万人,颇有盛唐时气象,却仍比不过扬州城。蒙元大军自汉入江后,扬州居民大批渡江南逃,还有不少人逃到霹雳军治下的流求、济州、琼州等地。眼下的扬州城虽然人口已不到十万人,但从巍峨高大城楼和长达数十里的城墙,便可看出其昔日的繁华。鉴于兵力不足,也因为不想麾下水兵伤亡过多,夏大根派人联系了宋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及其副将姜才,提议一南一北共攻扬州城。
此刻的李庭芝已身患重病,躺在床上的他一口否决了联手攻城的提议。虽然临安政权面临的局势危如累卵,但李庭芝仍不同意与霹雳军联手。表面的原因是元军势大,不可妄动。元军渡江之后,朝廷要求各地军马到临安勤王,李庭芝对此积极响应,并率数万人马南下,后被阻于扬州城北方的扬子桥。数场大战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