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3/5)页
拿此,还报尔国之主,五条俱在,但有允,或者不允两句话而已。若允,议和可成,若是不允,我朝大军转瞬兵临辽沈自取之!”
    马绍愉这番话说得慷慨激昂极了。
    而他这番话说完,不仅对面的清虏使者们一时愣在当场,就连站在他身后的洪承撰和祖思二人心里都相当震惊。
    就连马绍愉自己,都不由自主地把腰杆子挺得笔直,就差站起来指着清虏使者的鼻子痛斥了。
    而他之所以敢于如此,主要是因为他丝毫也不担心议和失败自己会承担什么责任。
    事实上,他的私心里面反而希望与清虏议和的事情办不成。
    他清楚记得,陈新第带着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信前来联络他,以兵部职方司郎中一职作为交换,请他挑起与清虏议和这个担子的时候,陈新第出示的那道上谕:
    “谕兵部尚书陈新甲:依卿奏,辽、沈有休兵息民之意,若其果然出于真心,我国家自当仰体上天好生之仁,妥善处置,以复还我祖宗恩义联络之旧,特谕卿便宜行事。”
    这道上谕,看似简单,实则并不简单,其中所暗藏的玄机,让马绍愉不寒而栗。
    他能看出来,崇祯皇帝的本心是想与清虏和谈的,但是他又不敢公开搞和谈。
    至于皇帝在担心什么,或者忌惮什么,马绍愉也很清楚。
    因为他本人就曾是清流文官的一员。
    就是因为他在朝廷清流文官当中主战的嗓门比较大,才被认为通晓兵事,然后被选拔进入兵部任职的。
    而且那还是在朝廷军队在关外一败涂地的时候。
    现在,朝廷调集大军征辽,好不容易形势占优,这个时候要是谁突然站出来主张与清虏讲和,那些清流言官们必定会群起而攻之,非被批倒批臭不可。
    一旦如此,以当今圣上的一贯打法,是肯定不会主动承担这个责任的。
    事实上从皇帝给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上谕中,也能看出来这一点,光是“依卿奏”三个字,就已经把责任撇得干干净净了。
    而且整段上谕之中,根本没提“清虏”或“清国”两个字,也没提“议和”或“讲和”之类的字眼。
    其他诸如“若其果然出于真心”“妥善处置”“便宜行事”等用语,更是句句埋
第(3/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我救莲花也救我高武:一把刀,一口锅,吃遍万族机械末世:我的机甲有亿点强火影:开局解开查克拉限制本是无情人,怎奈有情生?独家占有:蜜汁娇妻宠不休十三名遇害者风流乡情爹爹开门,系窝呀!天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