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地图的概念,《墨子·地图篇》中就有文字描述过地图。汉代也有过绘制地图的高峰时期,尤其是在汉武帝的年代,只不过在汉代,以及往后相当长的封建王朝之中,华夏对于地图的绘制,始终介于图像描绘和山水画之间。
和正儿八经的实用性地图相比,完全是两个赛道。
现如今悬挂在后堂之中的,自然是斐潜所带来的新地图,虽然依旧不如后世专业地图详尽准确,但是已经完全不同于之前汉代的地图了。
华夏老祖宗很牛逼,但是后来的人更牛逼。
天无绝人之路。
但是人可以绝人之路。
自由心证,春秋断狱。
潜规则,原则上。
标准。
这很重要。
执行标准,同样也重要。
而华夏最喜欢的,就是『没有标准』。
尤其是上位者,更是喜欢朝令夕改,正所谓口出天宪是也,
斐潜当然也可以当一回这样独断专行的人,表示说谁当掌教就去当掌教,说谁不行就是不行,可是斐潜不愿意这样,他宁愿在青龙寺的大庭广众之下,给出理由,设定标准,做出决定。
这当然要比一纸任命要繁琐,也可能会有更多的问题,但是斐潜依旧决定要这样做。
『主公。』荀攸看见青铜朱雀灯在斐潜身上投下了振翅阴影,恍若给斐潜插上了翅膀一般,即将振翅而高飞,
荀攸不敢再看,连忙将头低下。
『公达,坐。』
斐潜走回桌案前坐下,翻看起荀攸送上来的名单。
从上往下,从左往右。
斐潜微微摇头,将手中的名册放下。
荀攸也没有选出什么合适的人来……
斐潜想要的掌教人选,大概是属于底层的人,至少不能超过寒门的阶层,否则很难得和底层的民众做相互的沟通。
即便是在后世,宗教里面的管理阶层也太高高在上了。世袭或是半世袭的职位,导致这些宗教的管理阶层已经忘记了民间究竟有多少人痛苦的活着,他们只是计算着香火的多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