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两忘的境界有三。一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二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三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
这三种境界,就是从有我到忘我的境界。物我两忘的境界就体现在超越自我、超越自然的心境上。
物我两忘要"净"心。就是戒杂念,内心当中摒弃一切不好的念头,对自己充满自信。做到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物我两忘要"镜"心。"镜",古时称为"鉴"。"鉴谓之镜。"古人又云:"天地之孢也,万物之镜,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就是要"见贤思齐","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以人之长补其短。通过不断的审视自我而不断强大。
物我两忘要"竞"心。一个人成长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战胜自己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和自己的各种不良做斗争。就是要时刻想着自己要干的是事,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创造一切必要的条件。就是要跳出自已的思维定式,挖掘潜力,增强"造血功能",超越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创造全新的自我。
物我两忘要"静"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就是做到了心静。心静自然会超脱,心静自然会忘我。
这种意境下物我两忘中的我,是独立而不是孤立的我,是和谐的我,是自然的我,是天人合一的我。我就是我。 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是物我两融,即天人合一,亦如"人在桥头走,桥走水不流"的心境。
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
“立天道曰阴阳,立地道曰柔刚,立人道曰仁义。”
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天人关系为“天人感应”,星域间生灵是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