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夏穿过来的第二年,宝娃才四岁,马氏就收到了丈夫的一位战友带回来的骨灰,他被乱军抓了壮丁后不到半年,叛军就败了,他死于战场,却连一份阵亡通知书都没能得到,更别说是抚恤金了。
这位战友跟他关系极好,叛军投降后,战友几经辗转才打听到了他们母子的下落,将他临终时托付的十两银子转交给了她们。
伤痛过后,马氏和宝娃只能向前看,努力把日子过好。
经过了四年的相处,马氏和龙大伯于两年前终于成婚了,这套小院儿就是龙大伯花费了全部积蓄买下来的。筆趣庫
他还觉得挺愧疚,因为他这些年的积蓄,买完了小院儿之后,就连置办家具的钱都不够了,襄城的房价实在太贵了。
装修房子和置办家具的钱自然是马氏和夏夏一人出了一半的,夏夏其实完全可以一个人包圆了,这些年她已经从最初的月薪五十两,到后来的跟沈清风合作四六开分成,妥妥的小富婆一枚了。
但她没那么做,毕竟龙大伯是个大男人,让他住在小侄女的房子里,那就是妥妥的吃软饭了。
马氏也同样不想完全依靠夏夏,她这些年制作各种漂亮的布偶玩具,已经慢慢摸到了门路,一到都城,就开了一家玩具店。
其中布偶是她自制的,另外还雇佣了两个手巧的匠人,专门制作竹子和木头玩具,各种精巧的积木、鲁班锁、八音盒、儿童玩具木马、木质的小型刀枪剑戟等等。
都城有钱人家比较多一些,这些玩具构思精巧,做工精良,且售价也不算贵,销路自然很好,所以装修房子的钱马氏也出了一半。
一家五口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二进院落,虽然夏夏经常外出,但却给她专门隔开了一个小院作为她的闺房。
夏夏随着沈清风来到都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宝娃去都城第一蒙学馆
。
这家蒙学馆是一位翰林院学士吴先生退休后开办的,吴先生有着文人的傲骨和清高,加上又曾经做过先王的太傅,所以想让自家孩子入他的第一蒙学的人家特别多。
但是吴先生却是坚持入学考核,考不过的坚决不肯收,如此公平的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