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闻言,敏锐的捕捉到了关键讯息,问道:“私人关系?你说那位教官,同制造公司,或其他什么人的关系,具体如何?
光学观瞄器材,德国的技术是顶尖的,其自己都未曾多装备的先进器材,都不太顶用,那只能想办法搞来最先进的,甚至请他们代为研发生产,专门订制。
这种路子,我这边可没有,怕只能从这位教官这里想办法了,看看能否搭上线,运作一二,如果他所赠东西未夸大,应该能有如愿的机会。”
林默也没瞎说,这事儿让他去搞定,不是说不能办,但绝对不会轻巧,而且代价这些不会低,成功几率也并不是太高,原因便是没有靠谱路子。
像斯科特,背景关系很神秘,生意搞得红红火火,啥样东西也能想办法为你搞来,但这些终归是不能摆到台面的路子。
哪怕是德国最先进的观瞄设备这些,他说不准也有路子弄到,但若是批量稳定的交易,甚至让对方为自己订制,几乎不可能。
毕竟对方,是业内技术这些站在第一梯队的公司,里面可能有蛀虫之类,把东西搞出来卖了。
但批量搞,甚至专门订做,先不说找的人有没有这能耐,光是背后所隐藏的风险,便大得几乎没人会愿意为这几个钱,去冒这个险。
另一条路,那便是以官面渠道去合作,但同样困难重重,毕竟是要将最先进的东西拿出来,其中同样麻烦一大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拿出巨量好处去打动人家。
而若那位教官,在这些方面有关系门路,那便可以私下先进行沟通,谈妥并运作的差不多,到时再推至台前,官面上的工作也就容易多了。
至于自产观瞄设备,林家在这方面有投资,也就是搞墨镜的那个厂子,目前也在搞瞄准镜、望远镜这些。
至于水平,估计也就是比玩具略强一点,实际使用,聊胜于无,而且也只能搞,低倍率门槛较低的那类,别说一流水平了,哪怕追赶上当前的普通水平,林家也需持续投资三五年,而且还是不吝啬收获的投入。
这个三五年,指的还是从国外采购先进设备乃至产线,然后再搞来材料,进行的来料加工,若全门类的搞,那不知猴年马月才会有成果。
当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