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3)页
充。
    大家顺着楚健手指的方向看去,那是一个特别的字,应该是个“马”字,从外观上看,还像一匹马。
    “这个字有什么毛病?写错了吗?”李维不懂就问。
    反正他也不是古玩行的人,不懂也不丢脸。
    “那是江湖体,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沈世杰解释道。
    “江湖体”书法与“丑书”、“印刷体”并称为书坛三大“毒瘤”,它们对书法的复兴与发展毫无益处。
    我们都知道,“丑书”的“丑”并非中国美学史上的“丑拙”“宁丑毋媚”,而是纯粹的胡涂乱写;“印刷体”虽然工整严谨,但僵化单调,把气韵流动的汉字写“死”了。
    至于“江湖体”,分辨起来较难,也最容易蒙混过关。
    江湖体的笔画、结字处理夸张无序,既没有古法来源,又没有严谨的法度,给人的感觉是自由洒脱、花里胡哨。
    对书法不了解的朋友看了会觉得这些字很有创意,但真正懂书法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端倪。
    “江湖体”书法要么书写工具新奇多变,有的用拖把,有的用木棍,甚至有人用头发;要么就是把书法和绘画结合,比如写一幅“龙腾虎跃”,那么“龙”“虎”两个字就一定能让人看出龙和虎的形状。
    还有的“江湖体”相对“保守”一些,但在笔画处理上也有端倪,如捺画、竖画、横画都有一个长长的“颤笔”。
    所谓的“颤笔”,也称为“战笔”,书家在写字过程中,笔触呈现出颤动效果,颤动的幅度和形态由提按、顿挫决定,通过加强笔与纸的磨擦,使点画呈现出鳞状飞白和颗粒感,给人以高古奇崛、稚拙丰满的效果。
    当然了,书法史上的名家有很多人善用颤笔,这并不是江湖体书家们的独创,但这些人的颤笔过于夸张,出现的也过于突兀。
    历朝历代都有人用颤笔,比如唐代张旭、颜真卿、宋代黄庭坚、元代鲜于枢、明代王铎,而清代以来的一些大书法家,则将它发扬光大,比如康有为、沈曾植、马一浮,近代的张大千、李可染等。
    “这便是江湖体吗?看着挺有创意的。”李维说道。
    他平时刷短视频,看到一些写字的博主,也确实会这么写,看着还不错的感觉。
    “不
第(2/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顾陌智脑人在大学,病娇女总裁为我生萌娃先知足球六年后,三崽携她掀翻帝国财团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心意相通文明试炼:从打造科幻天庭开始杨墨赵紫嫣绑定万景系统,看我改造景区马甲被扒后,前夫总裁悔不当初爹爹开门,系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