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赵胜利不知道的是,1980年改革刚刚开始,此时社会生态环境还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规则。
旧有的观念还在人们的心目里,留下根深蒂固印象。
广大群众习惯了,朝九晚五,生活节奏慢的很啊!
像什么金山机械厂厂领导要做电风扇,那是给厂里面200多职工和后面的家属逼的,不得不冒下险。
像赵胜利他大舅舅在县农业机械厂上班。
全厂干部职工及家属200多户近千职工和家属,是白沙县数数二的国营集体企业。
大舅舅把赵胜利送到学院里来,是因为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
进入1978年县农业机械厂,就一年不如一年,今年大舅舅送他来的时候。
厂里已经拖欠了职工半年的工资,还是大舅妈给人家缝补衣服赚的那点钱,买了车票送他来学院。
赵胜利还不知道在另一个时空。
90年代中期,县农业机械厂资不抵债宣告破产。
全厂绝大部分职工在此为的农机事业默默奉献了大半辈子,企业破产后,收入没有了来源。
家庭陷入困境,家庭生活拮据,有部分职工不得不靠政府接济生活,包括他的大舅舅。
现在在国营、集体企业单位,99还是抱着大锅饭的思维一切循规蹈矩,过着朝九晚五58块钱万岁的生活。
在这个年代一切都显得很正常!
所以赵胜利他的妈妈也不会不同意赵胜利到后勤处当临时工。
毕竟,以前的赵胜利是憨憨。
但是一个月工资14块钱的临时工。
就有赵胜利吃东西的猛劲,14块钱还不够他半个月造的。
但黄妈妈认为他的儿子好歹是混进体制内,不出意外的话,三年怎么也捞个正式工,那样就一辈子旱涝保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