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赵胜利一路晃回家走一边感叹到不是那一场浩劫,咱们华夏的数控机床还有芯片还有集成电路科技,都能得到大大的发展。
到胜利知道,精密机床优势加工是制造光刻机所必用的。
1964年中国科学院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1970年代,我国科学院开始研制计算机辅助光刻掩膜工艺。
水木大学研制第四代分部式投影光刻机,并在今年获得成功。
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而那时,光刻机巨头asml还没诞生。
然而,我国就在今年放弃电子工业,导致20年技术积累全部付诸东流。
生产光刻机的汉口无线电元件三厂破产改制,卖副食品去了,让人惋惜。
在70年代初,摩尔定律尚未成熟之时,在集成电路行业。
我国与美国的差距有3-4个周期;哪像现在,80年代初,我国与美国的差距有7-8个周期。
由于我国涉入集成电路行业,比较晚。
为了“抄近路”,经常采用“逆向工程”的方式,进行集中“突破”。
在70年代,曾经先后逆向仿制了芯片nova系列、dec pdp,intel8080/8086cpu等。
但是,赵胜利在友谊桥头电子街买不到所要的电子元配件,更买不到仿制的芯片。
据电子厂的陈军在表哥陆羽的屋子里面唠叨,他们厂出产的逆向工程的“突破”生产的芯片,产量低的可怜。
每一种型号最多的也只有一千多片,甚至最低的只有几十片。
而且,贵的出奇,根本就没有大规模使用价值。
而美利坚是几万甚至几百万的进行量产!
这就是差距!
不能用相差周期不大,来衡量!
二者根本不是一个级别上!
浮华风吹过,说一句填补“国内空白”,而无法进行量产,更多是一种意向的安慰!
而数控机床,尤其是高级数控机床。
因为制造出芯片,光刻机依赖的超精度的步进马达、超高精度的光电测量、超高精度的激光定位闭环伺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