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华夏人都是聪明的,发明了许多土办法。
赵胜利在以前厂子里打工时,也用过差不多类型的车床,还学了几招土办法相当好用。
做出来的精度就跟第一代的数控机床没什么两样,就是量产不了。
东莞的小厂子在买不起数控机床之前,精度之上都没有什么大的提高。
这一台60年代的车床,外形笨重,结实耐用的特点,如果保养得当,还可以使用几十年不成问题。
在没有数码控制的年代相当好用啊!
现实是,我国在80年代以前国家的机床行业始于建国后的苏联技术。
大家可以到百度上去看一看东欧机床的外形,和我国如出一辙。
这都是苏联的技术扩散。
但老苏对我们的帮助还是要承认的。
这要是没放在重生以前,这台的双面磨床就是妥妥的古董。
但是放到现在,对于赵胜利来讲可都是宝物啊!
如果这台机床修理好了,赵胜利会喜不自胜,他要制作许多的东西,都要通过这台机床。
赵胜利大学里熟读机床研究史。
他知道在我国一五大建设时期在苏联的援建下,国家新建了大量的机床企业。
其中十八家机床单位,被称为机床行业的“十八罗汉”。
中最著名的有,首都第一机床厂。
以生产升降台铣床和龙门镗床为主,其中升降台铣床是国内质量和销量最好的。
首都第二机床厂,生产磨床,也是老品牌,但市场占有率不及上海生产的磨床。
东北第一机床厂,主要生产卧式车床和专用车床。
东北第二机床厂,后来吸收捷克技术。
主要生产摇臂钻和卧镗,也是国产最好的机床品牌,该厂后来改名为中捷人民友谊厂。
看起来,这台五几年六几年生产的双面磨床,肯定是首都第二机床厂的产品,绝对不会是上海产的。
赵胜利也用过上海产的磨床,造型海派风味、精度上要比这个高那么一点点。
赵胜利还记得好像今年上海机床厂成为上海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被第一机械